說到洋快餐,每個人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麥當勞、肯德基;說到搜索引擎,想到的不外乎是百度、google;可是說到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陶瓷,很多人都說不出個所以來。
近幾年陶瓷行業(yè)企業(yè)眾多,品牌更迭十分厲害,大浪淘沙之后剩下的企業(yè),均實力雄厚,質量、設計等各方面均是行業(yè)佼佼者?上,由于不同品牌的陶瓷,價格在同一檔次內的質量功能差別不大,即使消費者即使卷入程度高,在購買陶瓷時,決策重點還是不在買什么品牌,而在買什么檔次,價格是否實惠,購買時間和地點是否方便等這些問題上。也就是說,消費者買陶瓷產品,只要外觀過得去,質量過得去,價格過得去就會購買,不會過多地關注品牌。畢竟,可以作為陶瓷行業(yè)的“代言人”的企業(yè),目前來說還是沒有的。更沒有一家企業(yè)可以做到,只要消費者一想到陶瓷,腦海里第一個想到的品牌就是它。
如果有一家企業(yè)可以做到陶瓷界的“代言人”,那他就可以稱霸陶瓷行業(yè)。
今時今日,品牌效應的威力不容忽視。正如可口可樂所宣稱一樣:假使有一天,我一無所有,但我只要有可口可樂這個牌子,我就能重新發(fā)展與之相同的另外一個可口可樂公司。如果有一個好的品牌,即使企業(yè)一無所有,還是可以東山再起。可見,品牌效應所帶來的效益是十分巨大的。
旁的暫且不談,就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其實他們還是比較相信品牌。他們相信,作為一個知名的牌子,為了保住自己的金漆招牌,以作長期、持續(xù)的發(fā)展,他們在產品質量和銷售質量等方面均“不敢造次”。退一萬步來說,假如真的有很壞的情況出現(xiàn),維權的手段還是比較多的,“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嘛。而且,現(xiàn)在各行各業(yè)各個產品的競爭激烈,同行同類的品牌,動輒就幾十數(shù)百個。眾多的品牌造就的是消費者的花多眼亂,所以他們往往都會選擇知名度高的品牌,以節(jié)省消費時用來思考、對比的時間。
有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在一個某國產可樂進行的盲飲測試中,眾多國人都表示該國產可樂比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好喝,但該國產可樂還是在兩大可樂巨頭的強勢之下“隕落”了。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消費者喜歡喝的不是可樂,而是其品牌和背后的“可樂文化”。陶瓷亦然,當價格相差不遠的產品,在質量、設計上都“旗鼓相當”的時候,消費者也會考慮品牌的問題,前提是品牌要有一定的知名度,否則,對于消費者來說,兩個都是不知名牌子,從品牌上來考慮也是白搭。
因此,即使購買陶瓷屬于“和諧性購買”,但由于品牌效應,所以消費者還是不會完全無視陶瓷的品牌,關鍵就是看眾多陶瓷企業(yè)中,哪一家企業(yè)可以成為陶瓷行業(yè)的“可口可樂”。(劉泳虹)
![美家網的微信公眾號二維碼](/static/images/qrcode_for_gh_b93fc7ecb945_128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