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一個漫長而溫馨愉悅的旅程,而生活方式就是探尋與升華的過程,它是一種態(tài)度,也體現(xiàn)了一種心境,與每個人的喜好及生活的品味息息相關(guān)。就像近年來不少都市人向往深山幽居,渴望回歸最原始的生活方式一樣,這是一種崇尚自然的生活風格。
走進大自然,諦聽山水神韻,有人能參悟出自然的豐厚與靈秀;靜聽花開葉落,有人能感受到生命的律動與壯美;感受鳥語花香,有人會迷戀于世界的繽紛與繁華。大自然的山水草木,鳥語蟲鳴,生命之大氣之美,無不充滿智慧,深蘊哲理,富有靈性與藝術(shù)性。也必然會引起我們的沉思與遐想,產(chǎn)生感悟,自然是美的本源,成為人類創(chuàng)造藝術(shù)美的底流。
![](/uploads/allimg/140424/5524_140424113028_1_lit.jpg)
而所謂“慢”生活,就是讓生活呈現(xiàn)出細致、從容、優(yōu)雅、柔軟、雍容、智慧、練達、樸素、大氣的品性。就是放慢生活的腳步,用優(yōu)雅的心靈去享受生活的美好。“慢”生活,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時間,而是在生活中找到一種平衡,慢,是一種心態(tài)上的悠閑,以慢的姿態(tài)和理念更積極地投入生活。“慢”生活不是一種時尚,“慢”生活是一種幸福,放慢幸福的腳步,慢慢咀嚼生活的每一個瞬間。
在生活中游走,有時你會覺得,就像游走在自己編織的一個夢中,亦幻亦真,有奧林匹斯山上永恒的光榮與威嚴,有托斯卡納小山村石頭老宅的歷史沉淀,有普羅旺斯原野上拂過的薰衣草醉人的暖風,現(xiàn)實加上想象,構(gòu)成了我們心中的那個“羅馬森林”。
逝去的古老時光總是令人向往,那些舊日的輝煌依稀留存,卻因世代的變遷而難以描摹。作為中國建陶文化藝術(shù)的領航者,蒙娜麗莎“羅馬森林”從“古典而永恒的審美品味”中脫穎而出,從人文藝術(shù)、經(jīng)典建筑以及自然環(huán)境中汲取靈感,而來自居家環(huán)境的審視永遠是最初,最重要的開端。
![](/uploads/allimg/140424/5524_140424113212_1_lit.jpg)
在雄偉的奧林匹斯山中,月光格外迷人,天空中布滿了神靈和傳說;地上的一棵小草一滴露珠,都體現(xiàn)著某位小仙女的情懷;每天清晨曙光女神歐諾拉以粉紅的身軀,披著玫瑰色的輕紗出現(xiàn)在東方;太陽神阿波羅駕馭著他那黃金的太陽車,向大地與人類揮灑著萬古不滅的金輝;而赫拉孔山的繆斯女神們則在這里流瀉她們永無此境的藝術(shù)才華。在奧林匹斯山那遮天蔽日、高聳入云、歌聲縈繞的雄偉神殿之上,時刻搖曳著人們對和平與和諧的夢想。
![](/uploads/allimg/140424/5524_140424113245_1_lit.jpg)
“羅馬森林”之奧林匹斯的靈性與高貴, 是對經(jīng)典和神圣的崇拜,拒絕形式的單調(diào)與一成不變,將古典文化融入精湛工藝中締造曠世之作,精致的復古刻痕,個性的表面風格,正如最原始的美一樣不留痕跡,是自然,亦是經(jīng)典;是生活,亦是格調(diào)。
![](/uploads/allimg/140424/5524_140424113316_1_lit.jpg)
曾有人說:托斯卡納是最接近天堂的人間,你越了解這里,就越愛這里,而越愛這里,就越享受這里。曾幾何時,伽利略站在比薩斜塔上思量著兩個鐵球的自由落體,那堅定而執(zhí)著的背景仍然依稀可見;達芬奇在這里找到了世間最神秘的微笑蒙娜麗莎;米開朗基羅也發(fā)現(xiàn)了他心中最完美的英雄大衛(wèi);但丁幻游三界后留下曠世《神曲》;而波提切利卻在偷窺維納斯的美麗后,從此陷入那唯一的愛情不能自拔;托斯卡納之子普契尼譜出了永恒的安魂曲;尼可羅的《君主論》也被拿破侖永遠的珍藏在了床頭。心中的英雄們在享受托斯卡納沁入心脾的陽光與空氣的同時,也開啟了一座心中的“托斯卡納”,那是尋求悠然、浪漫、溫暖情懷最好居所的精神寄托。
![](/uploads/allimg/140424/5524_140424113344_1_lit.jpg)
“羅馬森林”之托斯卡納秉承一種對歷史的尊重與崇拜,復古工藝所顯現(xiàn)的表面肌理,讓生活在記憶中自由穿梭。凹凸有致的紋理搭配看似不經(jīng)意,其實律動于中,深思熟慮的背后更是韻藏著大師級的智慧,越是高貴,越顯低調(diào)。
![](/uploads/allimg/140424/5524_140424113425_1_lit.jpg)
而在普羅旺斯,彼特拉克在楓丹村為羅拉寫下300多封情信,成就其十四行詩情圣的美名;畢加索帶著朵拉私奔到梅納村, 卻另結(jié)新歡留下舊愛孤獨終老;尼采在艾斯的鄉(xiāng)間小路上揮灑出《查拉圖斯如是說》,都德在風維耶的河流旁寫下著名的《磨坊札記》;梵高在阿爾勒度過了他最輝煌的畫作創(chuàng)作期,而他的好友在艾克斯留下了聞名天下的塞尚畫室;年近八旬的皮爾卡丹買下薩德城堡,開始在拉科斯特村的田園生活;大文豪加繆在獲得諾貝爾獎金后,終于能如愿定居盧爾馬蘭村,并長眠于當?shù)仵r花環(huán)抱的墓園。而今天,當你在斑駁的石板街道上行走時,是否也憧憬哪天能在籬笆圍墻后面的木房子里面,享受著無拘無束的田園生活,將自己那幸福而疲倦的靈魂從此安放于此呢?
“羅馬森林”之普羅旺斯?jié)M載清新、舒適、自由、安逸、浪漫的產(chǎn)品特質(zhì),讓您身臨其境普羅旺斯千年的氣息和傳說,用歷史的沉淀增加生活的內(nèi)涵,同時也是對傳統(tǒng)的追憶與致敬。
![](/uploads/allimg/140424/5524_140424113606_1_lit.jpg)
我們的生活本不該如此匆忙窘迫。我們祖先的那些日子,皇家固然有皇家的顯貴與煊赫,庶民也未必沒有庶民的風流節(jié)物、和美人情。放下表面的名利與地位、尊貴與虛榮,回歸生活的真正本原,這正是蒙娜麗莎所倡導的“羅馬森林”式的“慢”生活。看不見的浮華,也正是蒙娜麗莎瓷磚的價值所在。沒有任何刻意地炫耀,惟有質(zhì)樸純粹語匯,仿佛在平靜中述說一段悠長久遠的歷史,一個意味深長的傳奇、一種閱盡輝煌的人生。無須刻意,毫無修飾,對于懂得欣賞的人,自然懂得享受景致的起伏和人生的變奏。越是自然,越顯本真。
![](/uploads/allimg/140424/5524_140424113634_1_lit.jpg)
今天,“慢”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名詞,它是一再被提起,并為世人向往,很大程度上顯示了人們在都市化與未來數(shù)字化帶來的興奮與緊張、憧憬與焦慮之后,對當代城市生活所帶來的道德和身體雙重危險的厭棄,對重歸自然和本源生活的一種田園夢幻式的渴望。蒙娜麗莎“羅馬森林”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積淀著歷史、文化和生活的品味與藝術(shù),每一個細節(jié)都值得玩味。你需要做的,就是必須學會做每件事情的時候,都留足夠的閑暇。它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奔放與活力的象征,將家居生活的恬逸與創(chuàng)造性演繹到極致。
![](/uploads/allimg/140424/5524_140424113735_1_lit.jpg)
“羅馬森林”式“慢”生活的迷人之處,正在于為世人提供一個重要的樣本和契機,讓我們得以慢慢地體驗、觀察、思考,在已經(jīng)失去控制的飛速疾駛的、瘋狂的人類列車上,我們是否應該慢下來,稍事歇息,就如那句民間諺語所說:停下來,讓靈魂跟上腳步。
![美家網(wǎng)的微信公眾號二維碼](/static/images/qrcode_for_gh_b93fc7ecb945_128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