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開年以來,陶瓷色釉料行業(yè)生產廠家基本上一片繁忙的景象。首先是去年年底的中央環(huán)保督查組進駐廣東,包括佛山以及周邊相關的陶瓷色料廠基本上從12月份開始進入半停產狀態(tài)。部分色料廠家只能晚上搞突擊式的混料,窯爐是必須停下來的。所以有些廠家是有少量庫存的,但是大部分色料廠家基本清倉過年。
其次,去年年底的原材料已經出現暴漲的跡象,由于停產以及對來年形勢的不確定性的增加,許多廠家是沒有像往年一樣滿倉庫存原材料過年的。因而造成開年后像氧化鈷出現“一料難求”的局面。相應的去年陶瓷廠家也沒有大量備料,原材料供應商也不愿意壓送太多欠款在陶瓷廠,因而今年一開工對色釉料的需求訂單集中式的爆發(fā)。
當然,去年底不少生產全拋釉等瓷片的生產線改造成干混通體磚生產線也是加劇陶瓷坯體鈦黃系列色料需求大增的原因之一。而像氧化鈷主要用于陶瓷釉用黑色和鈷藍系列色料的生產,價格從去年8月時的11萬漲至去年底14萬元每噸,氧化鈷供應商在年前已經召集了色料行業(yè)的幾家主要廠家,并且通報了過完年要調價至40萬左右。因此,對于氧化鈷需求量大的色釉料企業(yè)基本上在去年都有囤貨,據筆者所知,有的企業(yè)囤貨有80噸。氧化鈷價格暴漲一是鈷酸鋰新能源汽車訂單需求增加導致,另一方面來說與供應商人為炒作也有一定的關系。
依筆者看來,原材料價格暴漲或許也不算壞事,畢竟像16年的大宗商品及有色金屬行情可以說是最近5年的谷底價格,商品價格觸底反彈是正常的。從行業(yè)經驗上來看,每次原材料價格上漲都會逼迫企業(yè)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的方式來降低生產成本。例如在鈦白粉價格漲至14000元每噸以上時,使用金紅石礦或者使用新材料部分代替鈦白粉的技術創(chuàng)新會被提上日程。當氧化鈷的價格超過氧化鎳價格2倍時,那么通過配方優(yōu)化以及使用新材料部分代替氧化鈷也會具有經濟效益。而在原材料改性加工以及礦物原料的引用在陶瓷坯體色料還是大有可為,如鉻鐵礦當初被引入作為坯體咖啡和黑色的主要原料之一,在氧化鉻綠漲價至每噸3萬以上時,含鉻量比較高含硫量底的鉻鐵礦就具有性價比。特別是類似當初的坯體珊瑚紅和硅鐵紅產品研發(fā)經歷一樣,如何打破現有的研發(fā)思維模式,創(chuàng)新式的選用新材料或者挖掘傳統(tǒng)配方工藝的改進還是有許多工作需要同行一起共勉。
(作者系陶瓷礦化劑專家、佛山市達索陶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美家網的微信公眾號二維碼](/static/images/qrcode_for_gh_b93fc7ecb945_128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