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朋友圈刷到一個短片《We've all been there》。
一個老婦人在公路上車胎爆了,她在路邊等修車的人等了很久,這時候來了一個陌生的男子,主動幫她修好了車。
原來這個男人很窮,在外逗留是為了找工作,但當婦人要給他錢回報他時,他并沒有接受,說了一句:“我們都有這樣的時候。”
接著,老婦人去了餐廳,遇見了一個為了生計依然在工作的孕婦,老人離開的時候給女人一大筆錢,希望幫她渡過難關。
她在信封上寫了:“我們都有這樣的時候。”
晚上孕婦回家之后,拿著這個信封,才驚喜地發(fā)現原來自己的丈夫就是那個幫助婦人換輪胎的人,最終男人的善良,回報在自己妻子的身上。
就像信封上寫的,我們每個人都有困難的時候,在別人困難的時候,能給他人幫助的人,最終善良一定會回報到他身上。
渡人,其實就是渡己。
1
都說在職場做人比做事更重要,最近深刻地體會了一把。
有些事,你費勁口舌也辦不成,別人一出現,就能搞定。
我們公司就有這么一個人,平時不言不語,性格也不算外向,可就是走到哪里,都一路綠燈,特別順暢。
后來一問才知道,原來他暗中幫助過不少人。
今天給人介紹了個工作,明天幫人解了燃眉之急,未必件件都是大事,但就是讓人覺得特別信任。
不知不覺,就成了公司里名不見經傳的紅人。
他從來不搞小團體,卻有了自己的職場生態(tài)鏈。
有一次,我問他:“不覺得管太多閑事兒不好嗎?”
他只回答了一句:“一個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遠。”
獵豹CEO傅盛講過一段自己從360離職之后的經歷,當時恰好遇上金融危機,他很迷茫,不知道未來的路該怎么走,有一次遇到雷軍,雷軍問他為什么不去創(chuàng)業(yè)。
一語點醒夢中人,他拿著手里的十幾萬元,在郊區(qū)租了一個房子,上層用來住人,下層用來工作,給員工只發(fā)基本的生活費,能夠勉強維持一年,為了創(chuàng)業(yè)還把自己的妻兒都放在老家。
雷軍告訴傅盛創(chuàng)業(yè)就要順勢而為,后來他創(chuàng)辦的可牛公司和金山網絡合并,獲得了超速增長,現如今這個合并兩年多的公司,年收益已經突破了3億元,成為中國互聯網的一個小巨頭。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會遇上一些給我們機會,助我們前行的人,這些人就是我們生命里的貴人。
雷軍無疑就是傅盛的貴人,他在這個年輕人迷茫的時候,伸出一雙援助之手,給他一些指導,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動作,讓這個年輕人銘記一生。
真正的高手,都是悄無聲息的擺渡人。
渡人的同時,他們其實也是在幫助自己。
2
2010年,在日本發(fā)生了一件大事。
78歲的稻盛和夫,接管了負債高達2萬億日元的日航。
很多人覺得這個老人可能是瘋了,一生的光輝可能因為這件事的失敗,導致他“晚節(jié)不保”。
可稻盛和夫卻沒有想過自己的一世英名會受到什么損失,他只想到兩個問題。
首先,如果日航破產了,對國家的經濟會有什么沖擊和破壞。
其次,如果這個企業(yè)破產了,會有多少人因此失業(yè)。
最終,他選擇接管日航。
在日航,他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給員工制定哲學手冊,讓整個公司的人齊心協(xié)力,漸漸地,日航的狀況轉好,利潤率逐漸上升,只用了兩年多,就重新上市了。
這個老人從京瓷到第二電信,再到接管日航,他自始至終都堅信,利他才是最好的企業(yè)發(fā)展模式,也正是因為他有這種利他思維,他才能創(chuàng)辦成一個又一個出色的企業(yè)。
稻盛和夫在一次演講中曾經說:
為了度過一個理想的人生,我們必須用盡自己的力量,拼命劃船。但是僅僅依靠自身的力量,不可能到達遙遠的彼岸。必須做好準備,在航船前進的方向上,接受他力之風的推助。所謂準備,就是揚起接受他力之風的風帆。
世上真正的高手,都能跳出一己私利。
于他們而言,個人得失遠不及責任心來得重要,可越是這樣的人,越能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3
人獲得快樂的方式有很多種,賺很多錢,買很大的房子。
但和這些稍縱即逝的快樂相比,有一種快樂更加持久。
一定有很多人還記得那個大眼睛的農村姑娘蘇明娟,這張照片是解海龍拍攝的,他曾經在《開學第一課》里講到過自己為什么想要拍攝鄉(xiāng)村教育現狀的照片。
過去,解海龍在攝影大賽上得過很多獎,但漸漸地,他發(fā)現這些獎項不能再讓自己興奮。
當時恰好他看到了《義務教育法》的頒布,于是他便有了興趣去了解基礎教育的現狀。
當他走在農村,看到一幕幕孩子求學的場景時,忍不住用相機記錄下來,也正是因為他的記錄,這些孩子才有機會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得到了社會和國家的資助。
很多人都經歷過解海龍的過程,前半生為了自己的名利,后半生更愿意幫助別人。
這兩者都很快樂,只不過后者讓心靈得到滿足,也更讓人覺得安穩(wěn)。
在鄉(xiāng)村拍攝的時間里,雖然生活條件苦,但因為看到了自己的行為幫助了這些孩子,他才感受到一種發(fā)自內心的快樂。
想起白巖松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永遠要相信,在很多角落有人在默默堅持偉大的事情。”
這個世界雖然有時候看起來很糟糕,但更多時候看起來很美好。
地鐵里,有人用手默默扶著輪椅;
大街上,有人默默撿起垃圾;
下雨天,有人默默替你撐傘。
正是這些默默無聞的人,溫暖著這個世界。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是在改變這個世界的溫度。
4
馬云曾經說過:“機會永遠藏在人們抱怨的地方,抱怨越多,機會越大。”
也就是說,如果你能解決別人的問題,也就能夠順勢成就了自己。
馬云創(chuàng)建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實際上就是利他思維,所以他成了人生贏家。
現在很多人總是想著要成就一番事業(yè),但卻不知真正的高手都是悄無聲息的擺渡人,他們不必刻意打造自己的人設,反而用一種發(fā)自內心的善良為自己贏得支持和機會。
很多人覺得善良的人得不到回報,但其實,利己的最高境界是利他。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渡人,亦是渡己。
(摘自:憶往昔)
![美家網的微信公眾號二維碼](/static/images/qrcode_for_gh_b93fc7ecb945_1280.jpg)